木兰花(海棠·三之二·林钟商)拼音版
作者:柳永
朝代:宋朝
- 木兰花(海棠·三之二·林钟商)原文:
- 东风催露千娇面。欲绽红深开处浅。日高梳洗甚时忄欠,点滴燕脂匀未遍。
霏微雨罢残阳院。洗出都城新锦段。美人纤手摘芳枝,插在钗头和风颤。
- 木兰花(海棠·三之二·林钟商)拼音版:
-
dōng fēng cuī lù qiān jiāo miàn 。yù zhàn hóng shēn kāi chù qiǎn 。rì gāo shū xǐ shèn shí shù qiàn ,diǎn dī yàn zhī yún wèi biàn 。
fēi wēi yǔ bà cán yáng yuàn 。xǐ chū dōu chéng xīn jǐn duàn 。měi rén xiān shǒu zhāi fāng zhī ,chā zài chāi tóu hé fēng chàn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-
《尾犯(夜雨滴空阶)》
《曲玉管(江边日晚)》
《祭天神(中吕调)》
《临江仙引·上国》
《二郎神(炎光谢)》
《归去来(中吕调)》
《望海潮·东南形胜》
《玉蝴蝶(五之四·仙吕调)》
《少年游(长安古道马迟迟)》
《玉楼春(星闱上笏金章贵)》
《诉衷情(林钟商)》
《抛球乐(林钟商)》
《忆帝京·薄衾小枕凉天气》
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
《诉衷情近(二之二·林钟商)》
《临江仙(仙吕调)》
《木兰花慢·拆桐花烂熳》
《昼夜乐·洞房记得初相遇》
《佳人醉(暮景萧萧雨霁)》
《减字木兰花(仙吕调)》
《迎春乐(林钟商)》
《柳腰轻(中吕宫)》
《西施(三之二·仙吕调)》
《迷仙引·才过笄年》
《玉蝴蝶(五之二·仙吕调)》
《荔枝香(歇指调)》
《木兰花(四之三·林钟商)》
《忆帝京(薄衾小枕凉天气)》
《驻马听(凤枕鸾帷)》
《离别难(中吕调)》
《玉楼春(昭华夜醮连清曙)》
《斗百花(煦色韶光明媚)》
《玉蝴蝶(重阳·五之五·仙吕调)》
《少年游(十之四·林钟商)》
《曲玉管(大石调)》
《玉楼春(五之二·大石调)》
《雨霖铃(寒蝉凄切)》
《少年游(十之八·林钟商)》
《金蕉叶(厌厌夜饮平阳第)》
《阳台路(林钟商)》
《瑞鹧鸪(二之一)》
《看花回(二之二·大石调)》
《永遇乐(二之一·歇指调)》
《殢人娇(林钟商)》
《甘草子·秋暮》
《尾犯(林钟商)》
《迷神引(仙吕调)》
《愁蕊香引(小石调)》
《瑞鹧鸪(吴会风流)》
《采莲令(月华收、云淡霜天曙)》
《二郎神·炎光谢》
《甘草子(秋尽)》
《剔银灯(仙吕调)》
《雪梅香·景萧索》
《菊花新(中吕调)》
《传华枝(大石调)》
《安公子(中吕调)》
《浪淘沙慢·梦觉透窗风一线》
《双声子·晚天萧索》
《玉楼春(五之一·大石调)》
《少年游·长安古道马迟迟》
《女冠子(大石调)》
《昼夜乐·洞房记得初相遇》
《鹧鸪天·吹破残烟入夜风》
《河传(二之一·仙吕调)》
《凤栖梧(蜀锦地衣丝步障)》
《女冠子(夏景)》
《望远行(仙吕调)》
《柳初新(大石调)》
《归朝欢(双调)》
《玉蝴蝶(望处雨收云断)》
《尉迟杯(双调)》
《雪梅香·景萧索》
《安公子(二之二·般涉调)》
《少年游(十之七·林钟商)》
《驻马听(林钟商)》
《金蕉叶(大石调)》
《望远行(中吕调)》
《击梧桐(中吕调)》
《西施(三之一·仙吕调)》
《女冠子·淡烟飘薄》
《长寿乐(般涉调)》
《塞孤(般涉调)》
《西江月(中吕宫)》
《八六子(平调)》
《倾杯乐(散水调)》
《御街行(圣寿·二之一·双调)》
《倾杯(鹜落霜洲)》
《甘草子(秋暮,乱洒衰荷)》
《长寿乐(平调)》
《满江红(四之四·仙吕调)》
《黄莺儿(园林晴昼春谁主)》
《尾犯·夜雨滴空阶》
《祭天神(歇指调)》
《如鱼水(二之一·仙吕调)》
《木兰花(杏花·三之一·林钟商)》
《蝶恋花·伫倚危楼风细细》
《玉楼春(五之五·大石调)》
《送征衣·过韶阳》
《清平乐(越调)》
-
-
柳永(987?─1055后)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。排行第七,人称「柳」,祖籍河东(今山西永济),徙居崇安(今福建)。祖父柳崇,以儒学名,父柳宜,曾仕南唐,为监察御史,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,官终工部侍郎。永少时流连于汴京,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。后曾西游成都、京兆,遍历荆湖、吴越。景祐元年(1034)登进士第,历任睦州团练推官、馀杭令、定海晓峰盐场监官、泗州判官、太常博士,终官屯田员外郎,世称「柳屯田」。为人放荡不羁,终身潦倒。晚年流落不偶,卒于润州(今江苏镇江)。身后很凄凉,由歌女们聚资营葬。《宋史》无传,事迹散见笔记、方志。善为诗文,「皆不传于世,独以乐章脍灸人口」(《清波杂志》卷八)。所著《乐章集》凡一百五十馀曲。其词自成一派,世称「屯田蹊径」、「柳氏家法」。《避暑录话》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:「凡有井水饮处,即能歌柳词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。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、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。词集名《乐章词》,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,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、离别怀人之情。都市的风物之美、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。如描写杭州风光的《望海潮》,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「重湖叠巘清嘉,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。」之句,「遂起投鞭渡江之志。」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,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,唱出了她们的心声。在这类词中,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。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。《雨霖铃》、《八声甘州》是这方面的代表作,融情入景,有点有染,感人至深。同时,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,为人们千古传诵。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,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。首先,他始衍慢词。运用铺叙、渲染等手法,扩大了词的容量。其次,以俚语、俗语入词,呈现口语化的特色。同时,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、点染等手法,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,使词作韵味隽永、深婉含蓄。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,所以流传很广。甚至连西夏也「凡有井水饮处,即能歌柳词」。有《乐章集》传世,存词210多首,按宫调编次,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,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,故名《乐章集》。